鹭鸶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鹭鸶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鹭鸶说课稿1说教材:
本文的体裁是童话故事,以“建设开发与保护环境同等重要”为主旨,叙述了坪林村的山猪潭因为兴建高级山庄,环境遭到破坏,白鹭鸶也被迫陆续搬走,环保人士大声疾呼:还给大自然原来的面貌的事!
位于山猪潭边的坪林村,住着几十户人家,栖息着好多美丽的白鹭鸶,昔日的那里有绿茵茵的草地,无边的相思林,迷人的山猪潭。在这种生命绿洲里,人们也一直引用潭里的水,世世代代以耕种为生,过着平静惬意的生活。而今这一切不复存在。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滥用自然资源,最终一定是导致破坏生态环境,酿成严重的生态恶果。正是因为缺乏环保意识所造成的悲剧。
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6个字;理解“痛心疾首”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充分品读重点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白鹭鸶飞走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文章中寻找答案,在品读重点词中理解文章,在反思中感悟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学生已有的环境保护认识的基础上,明白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并重的道理。
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白鹭鸶心理变化的过程,了解白鹭鸶飞走的原因。
说教学设计
一、 导入:
同学们,我这儿有一则独特的遗失启事(出示遗失启示的灯片),哪位同学愿意为我们读读!你认为它独特在什么地方呢?
(预设:坪林村的湖泊、山林、鹭鸶不见了,人们感到很痛心,想把它们找回来。人们遗失的是大自然的景物,而不是一般的物品)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就从第22课中寻找答案吧!(出示课题灯片和板书)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生字灯片)认准文中的生字,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读完后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坪林村、山猪潭、售房、湖泊、域)
三、再读课文,初步理解:
浏览全文,想想: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法指导:抓线索归纳内容
(灯片出示鹭鸶的变化:议论纷纷—都先搬走—急着飞走了—立刻就搬家)
四、品读课文,深入体会:
1、你看,多么可爱的鹭鸶呀!多么美丽的景色呀!(欣赏美丽风景图片和鹭鸶短片)
(过渡语:真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坪林满山翠,天光云影映碧潭呀!)
2、(出示灯片)现在,蓝色的湖泊不见了,绿色的山林不见了,美丽的白鹭鸶不见了。捡到的人还给了坪林村,还给了山猪潭,还给了大自然没有?(没有)是没有还?还是不可能还呢?请大家默读课文,通过对文中语句的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默读时,老师提示学生边读边找句子时,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学习写批注)
3、学生谈看法。
预设1:工程车来来往往,整天轰隆轰隆的,尘土飞扬……巨大的看板挡住了鹭鸶回家的路线……整个潭边的工人,售屋中心的小姐们都跑出来大叫:“你看!白鹭鸶,真的有白鹭鸶呢!”白鹭鸶吓坏了,觉得这里实在太可怕了,再也不能住下去了。
(引导学生从找到的句子的重点词语中读出的感受,得出因为环境被严重破坏,而且还有人类的威胁,所以白鹭鸶不可能回来了的结论。学生体会一句就指导读一句,特别是“你看!白鹭鸶,真的有白鹭鸶呢!”和“白鹭鸶吓坏了,觉得这里实在太可怕了,再也不能住下去了。”)
(过渡:请你给我们读遗失启示的第3句:我们在这里遗失了一群白色的鹭鸶。教师接:是呀,白色的鹭鸶是不可能还给我们了!)
预设2:加上工人抽取潭里的水,不到半个月工夫,山猪潭变小了……水田不见了,潭边筑起了堤防,堤边正在修建环潭公路……潭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小到当白鹭鸶去喝水的时候,整个潭边的工人,售屋中心的小姐们都跑出来大叫:“你看!白鹭鸶,真的有白鹭鸶呢!”白鹭鸶吓坏了,觉得这里实在太可怕了,再也不能住下去了。
(引导学生抓住“蓝色”一词,从找到的句子的重点词语中读出的感受,得出山猪潭会变为一潭死水、一潭黑水、一潭臭水,会干涸,会消失,所以蓝色的湖泊也不可能回来了的结论。学生体会一句就指导读一句;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进行追问,比如:一个月后呢?半年后呢?此时的山猪潭是什么颜色呢?)
(过渡:请你给我们读遗失启示的第1句:我们在这里遗失了一个蓝色的湖泊。教师接:是呀,蓝色的湖泊是不可能还给我们了!那么,还会有白色的鹭鸶吗?白色的鹭鸶是不可能还给我们了!教师引读遗失启示的第1、3两句。)
预设3:……草地不见了,相思林被砍光了。
(引导学生抓住“绿色”一词,从找到的句子的重点词语中感悟,得出山林被开发建山庄了,绿色的山林也不可能回来了的结论。)
(过渡:请你给我们读遗失启示的第2句:我们在这里遗失了一片绿色的山林。教师接:是呀,绿色的山林也是不可能还给我们了!那么,还会有白色的鹭鸶吗?白色的鹭鸶是不可能还给我们了!教师引读遗失启示的第2、3两句。)
4、再看看现实社会中,我们人类的所作所为吧!
(灯片放映破坏环境的资料:干涸的河床、受污染的湖泊、砍光的山林、焚烧垃圾、日本捕鲸)
5、(出示遗失广告的灯片),此时,你觉得我们仅仅遗失了蓝色的湖泊、绿色的山林、白色的鹭鸶吗?
6、说说:你此时心情如何?本
(预设1:气愤、着急、沉重、忧虑、无奈)
(预设2:学生答到“痛心疾首”一词,先理解,在着重指导学生朗读遗失启示的最后一句,体会痛心疾首的感情,采用指名读、教师补白(不可能啊)与学生个别对读、教师补白与全体学生对读、换读)
五、情感升华:
1、当最后一只白鹭鸶被迫离开自己家园的时候,我非常同情它,可同时我又有些疑惑:它怎么当初不和其他鹭鸶一起走,而要等到再也不能住下去的时候才离开呢?
预设1:生答“如果这里变成了山庄,那我们不是更热闹了吗?”
(过渡:哦,原来鹭鸶认为建“鹭鸶滩山庄”不仅对坪林村的人有好处,对白鹭鸶也有好处呀!所以,它才没那么紧张呀!)
预设2:生答:广告语让鹭鸶认为人类会在开发的时候能保护环境的。
(出示广告语)追问:从这则广告你读懂了什么?(人类开发与动物、与大自然会和谐相处。)
2、可人类只想着发展,而肆无忌惮的破坏环境,让鹭鸶们一 ……此处隐藏2533个字……立刻就搬家。”指名朗读
随即将学生进行角色变换:最后的这只白鹭鸶,你为什么飞走了?这时,有的学生说:“这里工程车来来往往,整天轰隆轰隆的,尘土飞扬,我不习惯,所以我要飞走了。”有的学生说:“这里
的大楼越盖越高,,潭边建起了堤防,水田都不见了,我都找不到家了。”有的学生说:“这里修建了环潭公路,草地不见了,潭边的相思林也不见了,我的家没了。”还有的学生说:“这里的潭面越来越小,上次去喝水的时候售屋中心的小姐看到我就想看到了怪物,尖叫着:白鹭鸶,真的有白鹭鸶!吓死我了,我得赶快走了”在学生一声声铿锵有力的告白声中,我和学生一起找出描写山庄建设中山猪潭变化的句子和人们看见白鹭鸶时的惊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品析感悟,想象白鹭鸶们飞走时的情景,了解白鹭鸶飞走的原因。
然后课件出示山水被破坏后的景象。根据图片的变化教师引读。(师:山庄的大楼越盖越高,水田不见了,草地不见了,潭边的相思林也不见了,潭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笑道当白鹭鸶去喝水的时候,整个潭边的工人,售屋中心的小姐们都跑出来,大叫??学生接读:你看!白鹭鸶,真的有白鹭鸶呢!)
补充材料、创设意境,就课文的“空白处”启发学生对比想象开发建设前后,白鹭鸶自由翱翔、“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美好画面和“树木倒塌,机器轰鸣,尘土飞扬,白鹭盘旋流连”的离开场景,同时相机指导朗读,了解山猪潭的变化,体验白鹭鸶的内心世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环保意识,从而突破几个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而且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训练。
在学生激情的朗读之后,我再一次就文本中的空白之处进行挖掘:美好的广告语掩饰不了人类的贪婪,透过它,我们看到的是“尘土飞扬”看到的是“越盖越高”山庄大楼,看到的是“被砍光了”的相思林,看到的是取代了“水潭”、“草地”的环潭道路。同学们,此时此刻,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广告词,与你第一次看到时有什么不同的感受?你心情怎样?
此时再次出示大屏幕上的广告词,学生谈感受。有的学生说:“这些广告词都是假的,是拿来骗人的。”有的说:“这些开发商心里只有钱,好好地一片乐土就葬送在他们的手中。”还有的说:“我们要制止这些开发商的行为,还给鹭鸶一片净土。”当学生情绪高昂,慷慨陈词之际,我饱含激情的说:“是的,我们应该大胆的站出来,及时的揭露这种不文明的行为,来吧,让我们撕开它的假面具,修改这段广告词。”
随后,学生们快速拿起了纸和笔,修改起了广告词。因为抓住鹭鸶心里的变化这一主线,激发了学生内心情感的共鸣,所以学生修改起来不仅得心应手,而且是百花齐放,有的是??
(三)、回归整体,拓展升华
想象:假如我们就是那群被迫离开自己家园的白鹭鸶,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此时学生已意识到了正是因为人类进行不合理的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生态平衡,所以才会出现白鹭鸶无家可归,不得不飞走的局面,因而也就会竭力号召大家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这样一来不仅达到了我预设的结果,而且轻而易举的突破了重难点。
最后在达到预期的效果之后,我又设计了一个环节:吞噬绿色的正是作出这美好承诺的人类自己。人类在对自然的无尽索取中破坏着生态结构,威胁着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让我们随着抗议的环保人士一起呼唤:
鹭鸶说课稿4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会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鹭鸶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鹭鸶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方法,体会作者语言准确生动。
5.了解作者开头和结,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方法以其开头结尾相照应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动物世界是一个奇妙世界,同学们能说说你们的了解吗?
2.我们家一同走进动物世界,阅读郭沫若的《鹭鸶》,感受鹭鸶的奇妙吧
3.板书课题,解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顺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小组汇报交流。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关于生字,读准字音,辨别字形。
(2)多音字辨析。
(3)理解词义
精巧、悠然、铿锵
(4)关于内容
课文描写了鹭鸶的外形与优雅的姿态,抒发了作者对鹭鸶的喜爱、赞美之情。
文章的脉络:
第一部分(1-3):概括写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部分(4-8):具体描写了鹭鸶的美丽色彩和优雅的姿态。
第三部分(9):总结全文,赞美鹭鸶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三、再读课文
1.学生自读、质疑问难: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有什么关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开头与结尾相呼应,文章结构紧凑,更突出作者对鹭鸶的喜爱、赞美之情。
3.读课文,感悟。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理解词语。
2.说说文章的大概内容。
二、朗读、欣赏
1.学生自读、思考: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鹭鸶?突出鹭鸶的哪些特点?
(1)学生自读,在课文中圈点批注。
(2)小组讨论
(3)班内交流汇报。
从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两个方面描写鹭鸶。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鹭鸶的特点。如: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而且太不寻常了”。
“增一点儿则而嫌长------深一点儿则嫌黑”。
还描写鹭鸶的优雅的姿态。如文章的第6-8自然段,运用比喻、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把鹭鸶描写得十分鲜活。
2.作者仅仅是为了突出鹭鸶的特点吗?
(1)学生读开头、结尾,在课文中圈点批注。
(2)小组讨论探究。
(3)班内交流汇报。
表达作者对鹭鸶的喜爱、赞美之情。文章开头、结尾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直抒胸臆,表达赞美之情。
3.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1)思考:作者对鹭鸶的喜爱、赞美之情给我们什么启迪呢?
(2)交流讨论
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激发我们的生活热情,去关注生活,关爱生活中美的事物。
三、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将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总结一下,与同学们共享。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