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1反证驳斥法:
反证驳斥法是用反证法来驳斥对方谬论的一种说话方法。要运用好这个方法,关键就在正确运用好反证技巧。举两个例子说明——
1960年9月周总理接见英国记者,当记者提到“一个国家向外扩张,是由于人口过多”时,周总理指出:“我们不同意这种看法。英国人口在第一次大战前是4500万,不算太多,但英国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曾是‘日不落’的殖民帝国。美国面积略小于中国,而美国人口只有中国的1/3,但美国的军事基地遍于全球,美国驻外军人达150万。中国人口虽多,却没有一兵一卒驻在外国领土上,更没在外国建立军事基地。可见一个国家是否向外扩张,并不取决于它的.人口多少,而取决于它的社会制度。”
周总理用的就是反证驳斥法,你说人口多要扩张,我说人口少照样扩张,可见不在人口多少,而在制度不同。
30年代中期,茂隆皮箱行货真价实、生意兴隆,引起英国商人威尔斯的嫉妒。威尔斯蓄意敲诈,到茂隆订购3000只皮箱,若不按期按质交货,除退货外还要赔偿50%的损失。
茂隆皮箱行如期按质交货,威尔斯却说,皮箱中有木料,就不是皮箱,从而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损失。茂隆皮箱行经理冯灿接到法庭传票后,慌了手脚。港英法院偏袒威尔斯,欲定冯灿诈骗罪。出于无奈,冯灿请律师罗文锦为自己辩护。
开庭了。法庭上威尔斯信口雌黄,气焰嚣张。罗文锦神态自如,不惊不慌。等到威尔斯讲完,他从律师席上从容站起,并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大号金怀表,向听众展示后高声问法官:
“法官先生,请问这是什么表?
法官鉴证后回答道:“这是英国伦敦出品的金表。可是,这与本案有什么关系?”
“有关系”罗文锦高举金表,面对法庭上所有人问道,“这是金表,已无人怀疑。但请问,这块金表除表壳是镀金之外,内部机件都是金制的吗?”旁听者齐声答道:“当然不是。”
罗文锦断续说道:“那么,人们为什么又叫它金表呢?”稍作停顿,又高声道:“由此可见,茂隆行的皮箱案,不过是原告无理取闹,存心敲诈而已。”
法官在众目睽睽之下,理屈词穷,只得以威尔斯诬告、罚款5000无结案。从此,罗文锦声名大振。
罗文锦别出心裁,来了个类比反证法就把威尔驳倒了!
晓以利害法:
晓以利害法就是把利害关系分析清楚、告诉对方使之折服的一种说话方法。为此,分析必须中肯实在,利与害必须与对方切身利益有关。
分元前630年秦穆公帮助晋文公攻打郑国,危急之中郑国派烛之武出使秦国。烛之武运用晓以利害法化险为夷促使秦、晋退兵。烛之武见到的秦穆说自己不是为救国而来,而是为秦国而来,因为:“秦在西方,郑在东方,中间隔着个晋国。郑一旦灭亡,得利的是晋国,你们不可能越过晋国而把郑国作为自己的领土。晋强大了,相比之下,秦国力量不就削弱了吗?”秦穆公竖起耳朵认真听着。烛又说:“如果保存郑国,让我们做东方路上的主人,途经的秦国使者凡缺少费用与物资,由郑国供应。这样,对秦国不仅无害而且有利。”秦穆公觉得有理。烛随即岔开话题道:“晋国贪得无厌,是个不讲信用的国家。早年晋国内乱,晋惠公逃到秦国,是您出力帮他回国获得君位。晋惠公曾答应回国后要把焦、瑕两座城池割给秦国,作为报答。可是,回去后一切许诺都赖掉了,难道您忘了吗”提起这事,穆公大为恼火。烛之武又推波助澜道:“晋国获得东边郑国土地,就会设法扩大西面境界。西面就是秦国,他不侵夺秦国土地又向何处扩展?望君王看远些,要防备晋国啊!”“说得有理”穆公大悦,命令退兵。晋国失去盟军,只好撤退。
还如,战国时期鲁哀公大兴土木,规模空前。公宣子第一次劝阻:“房舍过大,多住人则喧闹,少住则空旷,望酌量。”哀公不听。第二次劝阻:“鲁国弱小而住室很大,百姓知道了,会怨恨我君;诸侯知道了,又会轻视嘲笑我国。”哀公仍建造不停。公宣子第三次劝阻道:“左边右边都是先祖之庙,在中间兴建又多又大的房舍,恐怕有害于吾君。”哀公一听,马上命令拆除筑板停止兴建房舍。
为什么公宣子前两次没有成功,而第三次成功了呢?因为前两次提出的理由以鲁哀公来说无关痛痒,什么喧闹、空旷,什么百姓、诸侯,然而第三次却不同,因为古人最害怕先人之庙作崇,这事关重大,怎能不听?当然下令停止兴建。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2读题、选择题高分技巧
虽然语文是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学科,但是选择题是属于客观试题,要想解答好语文选择题,客观性思维还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都知道,做语文选择题首先要审清题意,其次要方法,比如采用直接法、比较法、排除法、代入法等等答题。要注意相信自己的第一语感,不要轻易改动,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那么有没有技巧呢?答案是肯定的,语文选择题也有很大的技巧性,能够帮助大家提升做题速度和提高做题准确率。
语文纯考查知识点的题,最好能够先去排除迷惑选项。像病句题、词语填充题等,这么做有助于提高准确率。但是如何排除呢?很简单,假设你什么都不懂,由“试卷”表述信息,你认为说清楚什么事了,就基本无误,如果可能会让你误解,那么出错的可能性非常大。也就是你把句子表述的意思(第一印象)得出后,看看有没有其他的解读,如果有其他的解读,那么,出错率较大。
例如: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先分裂后统一是无法通行的死胡同,分裂与统一不能共存,犹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印象解读:分裂统一像鱼与熊掌。明显觉得不对
B.入春以来,长春市一些小贩走街串巷上门收购陈米、陈面,尽管价格低廉,每公斤有1元多钱,但生意做得很红火。
印象解读:小贩以1元多收购陈米、面,尽管价格低廉,但生意红火。“尽管”和“但”别扭。
C.远古时代,地球上的某个角落,有一个部落,以狩猎为主,但知猎兽,不知捕鱼,更不知稼穑种植为何物。
印象解读:某个角落以狩猎为主,不知到种植。“角落”不会狩猎也不会种植,明显用错主语。
D.简单是一种富足和从容,只有寒碜和自卑才需要泡沫的虚化和油彩的掩饰。
印象解读:简单是一种…… 只有寒碜和自卑才需要…… 比较通顺。
通过这种方式去解读,能解决这一类题型。
语文选择题命题中,因为命题的一些特殊性,可以给我们利用,特别是“序列差”。什么叫做“序列差”呢?有一些选择题,有双重序列,题干上有1、2、3、4,选项里面有A、B、C、D,两个序列之间的矛盾,就是序列差。迷惑选项总是要“露马脚”的。前面说过,各人的知识情况都不一样,在各个考生眼里,迷惑选项“露马脚”的先后次序也不一样。找到了一个“露马脚”的迷惑选项,就可以否定一两个选项;再找到了一个“露马脚”的迷惑选项,又可以否定一两个选项。一个选项被否定,就造成了另一个选项的不可能,于是题 ……此处隐藏18713个字……/p>
抓尾句。语段中的尾句或概括总结上文,或留下余地让人思索,或饱蘸笔墨抒发感情。如《背影》末段的尾句“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思念和无限热爱之情。
如1997年高考题现代文选文中有这样一些句子:“就是我所说的从前的‘散文的心’。”“从前的散文的心是如此,从前的散文的体也是一样。”“你想,在这两重械梏之下,我们还写得出好的散文来么?”如果我们在阅读时能画出这些句子,那么在回答第26题“文中的‘两重械梏’分别指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时,就能快速确定答题方向了。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14为了帮助参加高考的同学更好的复习考试的课程,语文网整理了现代文阅读实用答题技巧,供考生参考。
现代文阅读(3题9分)
现代文阅读有9分。我们要求同学答题前,都要默想一下现代文阅读之口诀。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一篇文章看开头和结尾,一个段落看第一句和结尾句。
当然,至于如何看句子之间的关系,如何看过渡句过渡段,什么承上启下,什么铺垫烘托,还是要理解的,平时脑子里还是记一些有关文章理论的术语。
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的阅读(9分)
考纲陈述:
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意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一】:依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
(1)根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一类是以社会科学为研究对象的一般论述类文章(学术论文),主要运用说明的议论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涉及到经济学,教育学,文化学历史学,语言学,美学等,且内容多为介绍学术论点及其分论点,论据,背景和意义。一类是以自然科学为对象的科技说明文,主要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多为介绍新科技新发现新认识,主体文字若干段落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背景,构造,原理,特点,现状,发展,评价(优点缺陷)及其研究应用前景。(根据文体特征,可边阅读边猜测下文内容,提高阅读速度。)
(2)注重整体阅读。逐段阅读,标出各段的中心句子,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最后在找到全文说明对象(议论对象)的基础上整合文意。
【二】:选择题的解答
明确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命题者改造原文设置错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分分句),从而改变句意。
(1)设误的常用五种方法:添:添加定语或状语,删: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换: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调: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
(2)仔细辨别干扰项逻辑错误,特别关注选项中处于定语或状语位置的类似词语是否等值转换:
㈠偷换概念: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尤要注意代词的指代。
㈡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重点关注:
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
㈢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等
㈣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
㈤正话反说: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㈥顺序错乱:时间先后错位,逻辑事理先后错位,空间位置错乱。
㈦颠倒因果:"因"与"果"错位;或"条件"与"结果"错位。
㈧强加因果:即两件事无因果关系,却强行说成有因果关系。
㈨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
㈩答非所问:即选项回答的不是题干中的问题,或没有答全题干中问题的几层意思。
另外,别让以下几点成为答题盲区:
(1)记住: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答非所问;(2)记住:题干中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3)记住: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误选择;(4)记住: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则要答全几层意思。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15文字表达答题技巧讲解:首选把近段时间各地模拟题中的第六大题翻一遍,熟悉题型是答题的关键,其次,看到新题型不要慌,慢慢看题目要求,总能有收获。
①审题要仔细:仿句要细到标点符号;概括要注意信息点的把握。
②条件要符合:如果是一句话新闻的概括,注意报喜不报忧的特点。
③形式要限制:仿句要注意修辞及字数的.规定;概括要注意字数。
④内容要创新:不要照搬照抄,开拓思维,注重积累。
⑤上下要协调:尤其是结合语境下句子,一定要注意上下文的暗示,使上下协调。
如果有对话,要注意谦敬词的使用。
【语段压缩题】答题技巧:明确题干要求,抓住陈述对象、事件经过及事件结果,画出文中的信息点,或归纳或概述特点,连缀成句,不多少文字,不出语病。
解题思路:首先抓住三词、三句找出文章的中心所在;(一般是有解释的或重复较多的),其次去掉肯定不要的信息,包括原因、论据、过程等,其次换,其次数,其次对,最后是理。
【语句扩展题】答题技巧:情景式扩展:抓住主题词,突出重点,有景有情,生动形象。事理式扩展:围绕中心,分析论述,正反多角度分析论证此类题关键是要注意题目中以重点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以为重点,有两种做法,其一,在其前加上复杂的定语,其二,在其后写一串话(最好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丰富文采)具体解释的内涵。一般情况下以第二种为好。例如,20xx年高考(微博)25题,解题思路是,首先考查语境要求:毕业典礼上同学们心情愉快,都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考试前夕有两种情况,一是心情紧张,一是对考试充满信心,但是只有后一种才会有歌声,同时还要在语句中出现毕业典礼上、同学们、歌声等几个词语。
【句式仿写题】答题技巧:看清列出题干几点要求,分析仿写句,琢磨句式特点及表现手法,注意材料中的思想内容,搜索仿写材料,展开联想和想象,按要求仿写,仿写句子与例句一一对应,尽可能使句子写得新颖,有深意。注意要求,抄录句式,寻找对象,遣词造句,连贯得体。注意仿写对象要同类,修辞手法要符合事理和情理。
【句式变换题】答题技巧:看清题干要求,变短要先提出主干,修饰语按顺序变为分句;变长要确定陈述对象,将短句按顺序变为修饰语。先写出几个句子,后选出符合要求不出语病的句子作答。
【综合改错题】答题技巧:这一类题其实就是修改病句,关键是要读清题意,注意潜在提示,然后按要求完成。主要参考前面的语病部分的答题技巧。
文档为doc格式